1979年12月,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決定省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常務委員會,作為省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承擔大會閉會期間工作。1980年1月,省人大常委會設立辦公廳。1981年8月,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決定成立法制、財經、科學文教三個工作委員會。
1983年12月,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決定增設城鄉建設委員會。
1988年4月,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決定增設內務委員會。1990年12月,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對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委員會進行調整,將財政經濟委員會更名為財經城建委員會;將城鄉建設委員會更名為農業經濟委員會;將內務委員會更名為人事代表選舉委員會;增設民族宗教僑務委員會。
1993年6月,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決定調整省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增設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外事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更名為內務司法委員會;財經城建委員會更名為財政經濟委員會;人事代表選舉委員會更名為人事代表聯絡委員會。
1997年初,經省委批準,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進行機構改革,改革后的機構設置為1廳2室8委,即辦公廳、研究室、法制工作室、內務司法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農業經濟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委員會、民族宗教僑務委員會、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人事代表聯絡委員會、外事委員會。
1998年2月,省九屆人大一次會議決定設立內務司法、財政經濟、農業和農村工作、教育科學文化衛生、民族宗教僑務、城鄉建設環境保護6個專門委員會。省九屆人大常委會保留法制工作室、人事代表聯絡、外事兩個工作委員會。2001年2月,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將法制工作室更名為法制工作委員會。2002年8月,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決定設立預算工作委員會。
2003年1月,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決定設立法制委員會、內務司法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共3個專門委員會。2月,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增設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民族宗教僑務委員會、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等4個工作委員會。2006年3月,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增設辦公廳信訪辦公室,為副廳級建制。7月,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更名為環境資源城鄉建設委員會。
2017年12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決定將外事委員會更名為外事旅游委員會。
2019年1月,根據中央、省委機構改革部署,增設社會建設委員會作為專門委員會。
2019年3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決定將外事旅游委員會更名為外事委員會。
2023年1月,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決定設立法制委員會、監察和司法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社會建設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環境資源城鄉建設委員會、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委員會。
2024年1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省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聯絡委員會更名為省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
目前,省人大機關除辦公廳、研究室兩個辦事機構外,共有8個專門委員會以及農業和農村、教育科學文化衛生、民族宗教僑務、環境資源城鄉建設、代表、外事、法制工作、預算工作等8個工作委員會。